持续筑牢金融安全防线 福建多举措打击金融违法
三是高效处置违法违规行为。依托跨部门长效协作机制,指导全省人民银行系统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采用联合约谈、共同处置、移交违法违规线索等方式,清除违法广告1199条,移交323家机构的违规线索,有效净化福建省征信市场环境。
一是构建跨部门协作机制。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和福建省公安厅牵头,共12家单位成立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领导小组,组织召开省级层面交流座谈会和全省工作推进会,加强工作部署和统筹协调,压紧压实责任,推动系统、综合、源头治理。
三是突出宣传引导。广泛宣传地下钱庄等非法跨境金融活动的危害,引导公众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2015年,国务院颁布了《存款保险条例》,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对公众的存款提供明确的法律保障。七年来,存款保险制度有效保障了存款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银行体系健康稳定运行。
本文转自:人民网
二是突出以案倒查。通过对已破获的地下钱庄案件开展交易对手查处、涉案银行检查等方式,开展“以案倒查”工作,严格规范外汇市场主体交易行为、强化资金渠道管控,持续压缩地下钱庄生存空间。2022年以来,已自主深挖扩线发现10余条地下钱庄交易对手线索,正有序推进相关查处工作。
三是本币外币全覆盖、本金利息均受保。需要注意的是,理财、基金等投资类产品不在保障范围之内。
一是突出打击重点。充分依托打击治理洗钱犯罪三年行动计划及常态化打击虚开骗税机制等,与公安、税务、海关等部门联合打击虚开骗税、跨境赌博、走私等违法犯罪,重点打击与上述违法犯罪活动相关的地下钱庄,并通过签订合作备忘录、建立联合办公室等方式,深化跨部门信息共享。2022年以来,共破获骗取出口退税、跨境赌博等案件10起,地下钱庄案件6起。
持续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违法犯罪工作
江涛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外汇管理局福建省分局将继续践行“金融为民”初心使命,持续筑牢金融安全防线,严肃查处金融违法违规行为,为稳定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大盘提供更好金融基础。
发布会现场。人民网 焦艳摄
近年来,一些不法机构和个人以非法牟利为目的,打着“征信修复”等旗号骗取信息主体财产、收集个人信息,扰乱征信市场。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根据人民银行总行工作部署,于2022年3至6月集中开展了“征信修复”乱象治理“百日行动”,推动治理常态化并取得初步成效。
二是精准监测拦截电诈风险。自主建设福建省银政通系统,向银行机构提供跨部门“一号通查”服务,支持银行机构通过身份证号或手机号“一键查询”客户风险等级,并以“红黄绿”三色直观展示,形成公安、通信管理等部门以及商业银行之间信息共享局面,截至8月末,共核验信息637万条。推动部分银行机构上线反诈实时管控平台,实时监测、直接拦截涉诈收款账户。

持续压缩地下钱庄生存空间
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江涛介绍,近年来,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外汇管理局福建省分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人民银行总行、福建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织密金融行业风险防控网,配合打击、有力遏制金融违法犯罪行为,牢牢守护人民群众“钱袋子”,净化福建省金融生态环境,助力福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二是推动形成对洗钱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进一步完善全链条打击洗钱犯罪运行机制,联合福建省公安厅成立反洗钱专班,建立健全工作会商、线索移送反馈、协作办案等模式,持续优化反洗钱监测分析方法。2022年以来累计处理并移送可疑交易线索182条,侦查机关据此立案45起、破案24起。与此同时,推动落实“一案双查”机制,侦查司法机关在办理上游犯罪案件时重点关注洗钱线索,人民银行以“资金”为切入点开展案件协查,查明洗钱犯罪事实,依法、及时、有效惩治洗钱犯罪。2022年以来,全省共判决洗钱罪案件24起,其中,“自洗钱”案件10起,判例总数是去年同期的2.7倍,初步形成严打高压态势。
人民网福州9月14日电 (林诚烨、陈腾)9月14日上午,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遏制金融违法犯罪 筑牢金融安全屏障”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
一是存款保险由银行负责投保。存款人无需缴纳保费。
